<samp id="5v4nv"></samp>
      <delect id="5v4nv"></delect>
      <samp id="5v4nv"><em id="5v4nv"><blockquote id="5v4nv"></blockquote></em></samp>
          行業動態

          芝田鎮2012年環境保護“十二五”規劃

          更新時間:2012-05-01 10:37 來源:未知 點擊數:

          一、“十一五”環境保護工作回顧

          “十一五”時期,是我縣經濟社會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五年,也是環境保護工作取得重大進展的五年。五年中,全縣環保工作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,以轉方式、調結構為主線,以污染減排約束性指標為切入點,嚴格落實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,通過實施結構調整、環境基礎設施建設、工業污染治理、環境管理提升等措施,實現了環境保護從滯后于經濟增長向與經濟發展同步的轉變,實現了環境質量由局部好轉向總體改善的轉變,實現了群眾對環境保護較不滿意向普遍贊許的轉變。在全縣經濟持續增長的情況下,主要污染物總量不斷削減,環境質量持續改善,兩項污染物減排任務超額完成,圓滿完成了“十一五”環保規劃既定的目標任務。

          (一)  污染減排和總量控制任務超額完成

          “十一五”期間,我縣嚴格落實污染減排目標責任制,通過實施結構減排、工程減排、管理減排,拆除落后水泥生產線兩條,淘汰落后水泥生產產能20萬噸。拆除75立方米高爐一座,淘汰落后冶煉產能10萬噸。逼退落后印染企業五家,淘汰落后印染產能10000萬米;拆改燃煤鍋爐30多臺;新修建工業污染治理項目5個、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一座,增加污水處理能力1.4萬噸/日;加強環境執法,確保減排工程正常運行,全縣2010年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1946.89噸和250.55噸,較“十五”末削減48.85%和91.5%,超額完成了“十一五”期間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削減14%和27%的目標任務。

          (二)水環境質量不斷提升

          全縣地表水水質逐年好轉。“十一五”期間,我縣的8條主要河流的11個監測斷面,其中10個斷面水質常年達標,1個斷面水質呈逐年好轉趨勢,劣Ⅴ類水質斷面所占比例呈逐年下降趨勢;河流綜合污染指數相比“十五”末期大幅下降。黑河入渭口以及入黑河的7條支流全部達到功能區劃水質標準。“十一五”期間各水平年河流水質類別評價結果統計見表1-1。

          表1-1 “十一五”期間各水平年河流水質類別評價結果

          水質

          類別

          斷面個數(個)

          占監測斷面的百分比( % )

          2006 年

          2007 年

          2008 年

          2009 年

          2010 年

          2006 年

          2007 年

          2008 年

          2009 年

          Ⅲ類

          10

          10

          10

          10

          10

          90 . 9

          90 . 9

          90 . 9

          90 . 9

          Ⅳ類

          0

          0

          1

          1

          1

          0

          0

          9 . 1

          9 . 1

          Ⅴ類

          0

          1

          0

          0

          0

          0

          9 . 1

          0

          0

          劣Ⅴ類

          1

          0

          0

          0

          0

          9.1

          0

          0

          0

          小計

          11

          11

          11

          11

          11

          100

          100

          100

          100

          達標

          斷面

          10

          10

          10

          10

          10

          90 . 9

          90 . 9

          90 . 9

          90 . 9

          黑河

          Ⅲ類水域 ,達標

          全縣統計的十余家工業企業用水總量逐年減少,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從16.43%增加至41.3%,提高了24.87個百分點;工業廢水排放量逐年下降。“十一五”期間全縣工業污染源用水和排放情況見表1-2。

          表1-2  “十一五”期間主要企業工業用水和廢水排放情況

          年 度

          統計項目

          2006 年

          2007 年

          2008 年

          2009 年

          2010 年

          環境統計企業(家)

          14

          13

          9

          11

          12

          用水總量(萬噸)

          2009

          467.1

          191.8

          67.5

          67.48

          新鮮水用量(萬噸)

          1679

          423.8

          161.02

          39.05

          39.62

          重復用水量(萬噸)

          330

          43.3

          30.78

          28.45

          27.86

          重復用水率( % )

          16.43

          9.27

          16.05

          42.15

          41.3

          工業廢水排放總量(萬噸)

          1416.5

          408.8

          156.02

          38.75

          38.58

          工業廢水排放達標量(萬噸)

          1004

          225.3

          116.02

          14.35

          31.88

          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( % )

          70.88

          55.11

          74.36

          37.04

          82.63

          污水處理能力不斷增強。2010年6月,周至縣日處理1.1萬噸生態污水處理廠建成并投入運行,日處理生活污水7000余噸 ,建成區70%的生活污水得到處理后達到《城鎮污水處理廠綜合排放標準》一級A標準。

          (三)大氣環境質量持續穩定

          開展“藍天行動”、查處“冒黑煙”現象,推廣型煤、天然氣等清潔能源。拆改燃煤鍋爐,減少大氣污染物排放量。十一五期間拆改燃煤鍋爐、茶水爐32臺。強化揚塵管理,規范建筑工地施工和道路清掃,防止揚塵二次污染。

          (四)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穩步向前

          秦嶺北麓周至段生態保護成效顯著?h政府高度重視秦嶺北麓生態環境保護工作,下發了《周至縣人民政府關于加強秦嶺北麓(周至縣段)生態環境保護的決定》。由環保部門牽頭連續8年開展了秦嶺北麓生態環境保護整治專項行動,防止了違法企業的污染反彈。加強了秦嶺北麓的資源開發管理,落實了各項生態環境保護管理措施,避免礦產資源開發對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。沙河城區段綜合治理正式開工建設,旨在打造風光秀麗的沙河生態景觀廊道。周至縣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創建工作取得積極進展,2008年通過驗收。目前,全縣正在積極創建“省級環境保護模范縣”。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打了翻身仗,從2008年,每年禁燒率達100%,綜合利用率逐年提升。黑河水源地保護取得較大成效,輸送水量穩定,水質監測達標。周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、周至老縣城自然保護區等自然保護區機構健全,基礎設施完善,管護情況良好。園林綠地總面積呈逐年上升的趨勢,2010年底,建成區綠化面積達到142384.47平方米,城市綠地覆蓋率達到20%以上,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.25平方米。

          (五)農村環保邁上新臺階

          農村飲水安全進一步得到保障。“十一五”期間全縣完成投資1352.15萬元,累計建設農村飲水安全工程114處,解決了24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。水務部門對安全飲水工程的飲用水進行定期監測,主要指標均能達標。農村清潔能源利用種類主要是液化氣、沼氣和太陽能。全縣已建成戶用沼氣池7.2萬個。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47732個,全縣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改廁率32.14%。全縣累計建成規;笄蒺B殖場40家,其中有污染治理設施的10家,占總數的25%。治理后的糞便污水均不外排,發酵后的糞便用于農田施肥,建有沼氣池的養殖場更是實現了“畜-沼-農”農業資源的循環利用。農村生態示范創建工作成果豐碩,共創建生態示范鎮6個、生態村66個,形成縣、鎮、村三級生態建設網絡,有力推進了我縣農村環境保護工作進展。

          (六)城市噪聲控制進一步加強

          區域環境噪聲值呈下降趨勢,但隨著道路車流量逐年增加,交通干線噪聲值穩定中略呈上升趨勢?傮w而言,“十一五”期間,通過對工業噪聲、建筑施工噪聲、社會生活噪聲、交通運輸噪聲的綜合治理,縣域噪聲污染狀況得到較好的控制。

          (七)固廢管理全面推進

          “十一五”期間,積極籌建周至縣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,在“十一五”末,垃圾填埋場工程已完成總體工程的80%,“十二五”初即可投入運行。全縣工業固體廢物基本被綜合利用,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95%,剩余部分均被存貯及處置,達到了“十一五”規劃的要求。截至2010年底,對危險廢物產生單位進行了排污申報登記,并嚴格按照新修訂的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》規定及《危險廢物轉移聯單管理制度》要求進行管理。目前全縣已有5家醫療機構的醫療廢物實現集中處置,3家醫藥制造企業的危險廢物實現規范化管理和集中處置,危險廢物的處理率達到100%,達到了“十一五”規劃的要求。

          (八)核與輻射管理不斷完善

          按照環境管理“科學化、制度化、規范化、經;”的要求,以核輻射安全為重點,不斷提升輻射環境管理水平。完成電磁輻射污染源申報登記試點、伴生放射性污染源排查、輻射安全許可證申領、持證情況專項檢查及通信和供電企業專項檢查等工作,對6家醫療機構發放了輻射安全許可證;加強陜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物化探隊8枚放射源安全收貯工作的監管,消除了我縣輻射安全隱患。

          91在线免费视频_91人妻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三级片无码在线观看_国产无码视频在线
            <samp id="5v4nv"></samp>
              <delect id="5v4nv"></delect>
              <samp id="5v4nv"><em id="5v4nv"><blockquote id="5v4nv"></blockquote></em></samp>